戏剧性的标题,我知道。现在这就是为什么
HashiCorp 从开源到“源可用”许可的有争议的转变重新引发了关于开源可持续性和商业模式的争论。在开源悠久历史的背景下,科技界仍然保持警惕,倡导协作数字未来。这种转变凸显了行业软件许可格局的不断变化。
在数字时代,从智能手机到云计算,现代世界的支柱都是由开源软件提供支持的。这种软件通常由全球开发者社区制作,最终进入商业产品,为母公司创造数百万甚至数十亿美元的收入。但要真正理解最近围绕开源的争议,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其丰富的历史,并了解开源生态系统中独立软件供应商(ISV)面临的挑战。
在“开源”一词被创造出来之前,就已经出现了自由软件的运动。在 20 世纪 70 年代末和 80 年代初,理查德·斯托曼 (Richard Stallman) 对向专有软件的转变感到沮丧,发起了GNU 项目。到 1989 年,第一个版本的 GNU 通用公共许可证 (GPL) 发布,引入了“copyleft”方法,并确保保留软件自由。 20 世纪 90 年代,Linus Torvalds 提出了 Linux 内核,并与 GNU 系统一起形成了完全自由开放的操作系统:GNU/Linux。 “开源”一词应运而生,开源倡议组织 (OSI) 于 1998 年成立,强调不仅可以访问源代码,还强调修改和分发源代码的自由。
从历史上看,开源软件(OSS)一直在互联网应用等横向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如今的成熟项目,如Linux和 Apache,都是基础设施或平台软件。 ISV 通常在 OSS 平台软件之上开发应用程序。然而,这些OSS组件有时不满足ISV的要求,导致需要修改或添加“粘合代码”以使组件协同工作。这创建了 OSS 组件的定制版本,给 ISV 带来了维护此派生版本并决定如何处理这些扩展和修改的挑战。
尽管将修改贡献给社区符合 ISV 的利益,但有几个问题阻碍了这一点,超越了共享知识产权的问题。
快进到今天,我们看到像 Terraform 的创建者 HashiCorp 这样的公司通过从开源许可转向“源可用”许可而成为头条新闻。 HashiCorp 从Mozilla 公共许可证 v2.0 (MPL 2.0) 迁移到商业源代码许可证 (BSL) v1.1遭到了强烈反对。这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公司正在努力应对平衡开源精神与业务可持续性的挑战。
根本问题是什么?主要的云提供商利用免费提供的代码,通常不予回报。这种紧张关系导致了 Terraform 的一个分支 OpenTF 的诞生,并发布了OpenTF 宣言,强调了保持基本软件真正开源的重要性。
开源的未来不仅仅在于代码,还在于代码。它涉及社区以及协作和开放的数字未来的共同愿景。随着越来越多的应用程序依赖开源组件,开发人员在管理其依赖项和确保安全性方面面临着挑战。超过 90% 的应用程序组件来自开源,平均每个应用程序包含 128 个开源依赖项。
我们需要解决这个问题,不是为了“拯救开源”,而是为了确保基于其构建的关键基础设施不会出现故障。
开源将继续发展,其遗产依然强大。正如 OpenTF 宣言所示,社区的迅速反应证明了开源倡导者的韧性和热情。随着行业的发展,支持该行业的模型也会随之发展。公司需要在保护自身利益和支持推动数字革命的开源精神之间找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