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int-brush
通过行星焦散通道观察两颗微透镜行星:总结和结论经过@exoplanetology
115 讀數

通过行星焦散通道观察两颗微透镜行星:总结和结论

太長; 讀書

在本文中,研究人员分析了微透镜事件 OGLE-2018-BLG-0567 和 OGLE-2018-BLG-0962,揭示了主星的行星伴星。
featured image - 通过行星焦散通道观察两颗微透镜行星:总结和结论
Exoplanetology.Tech: Research on the Study of Planets HackerNoon profile picture
0-item

作者:

(1)Youn Kil Jung,韩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所和 KMTNet 合作组织;

(2) Cheongho Han,忠北国立大学物理系及 KMTNet 合作组织;

(3) 安德烈·乌达尔斯基(Andrzej Udalski),华沙大学天文台和OGLE合作组织;

(4) Andrew Gould,韩国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所、俄亥俄州立大学天文系、马克斯普朗克天文研究所和 KMTNet 合作组织

(5)Jennifer C. Yee,哈佛与史密森尼天体物理中心及 KMTNet 合作组织;

(6)迈克尔·阿尔布劳(Michael D. Albrow),坎特伯雷大学物理与天文系;

(7)Sun-Ju Chung,韩国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所和科技大学;

(8) Kyu-Ha Hwang,韩国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所;

(9)Yoon-Hyun Ryu,韩国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

(10)In-Gu Shin,韩国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

(11)Yossi Shvartzvald,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粒子物理和天体物理系;

(12)朱伟,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理论天体物理研究所;

(13)臧维诚,清华大学天文系;

(14)Sang-Mok Cha,韩国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所、庆熙大学空间研究学院;

(15) Dong-Jin Kim,韩国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所;

(16) Hyoun-Woo Kim,韩国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所;

(17)Seung-Lee Kim,韩国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所和科学技术大学;

(18) Chung-Uk Lee,韩国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所和科学技术大学;

(19) Dong-Joo Lee,韩国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所;

(20)Yongseok Lee,韩国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所、庆熙大学空间研究学院;

(21)Byeong-Gon Park,韩国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所和科学技术大学;

(22)Richard W. Pogge,俄亥俄州立大学天文系;

(23) 普尔泽梅克·姆罗兹(Przemek Mroz),华沙大学天文台及加州理工学院物理、数学和天文系;

(24) Michal K. Szymanski,华沙大学天文台

(25)Jan Skowron(华沙大学天文台)

(26) 拉德克·波莱斯基(Radek Poleski),华沙大学天文台和俄亥俄州立大学天文系;

(27)伊戈尔·索申斯基(Igor Soszynski),华沙大学天文台

(28)Pawel Pietrukowicz,华沙大学天文台

(29)Szymon Kozlowski,华沙大学天文台

(30) Krzystof Ulaczyk,英国华威大学物理系;

(31)Krzysztof A. Rybicki,华沙大学天文台

(32)Patryk Iwanek,华沙大学天文台

(33)马钦·弗罗纳,华沙大学天文台。

链接表

6. 总结与结论



这项研究利用了韩国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 (KASI) 运营的 KMTNet 系统,数据是在智利 CTIO、南非 SAAO 和澳大利亚 SSO 的三个主办地点获得的。CH 的工作得到了韩国国家研究基金会 (2017R1A4A1015178 和 2019R1A2C2085965) 的资助。OGLE 获得了波兰国家科学中心的资助,资助编号为 MAESTRO 2014/14/A/ST9/00121,资助对象为 AU